资产,就可以选择多贷。否则贷款将会给你产生负债,尽量选择少带。任何决策不要忘了我们的总体原则:量力而行,给自己留有余地。

既然是投资,就一定要考虑风险。贷款投资风险尤其显著。“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”
现在听的最多的就是房贷断供了。房贷断供的后果其实是很严重的,不仅可能房子没了,资不抵债的背负的贷款还得继续还,否则按照逾期还款处理。回过头去看那1/2/3/4点吧,绝对让人头皮发麻。
房地产公司高杠杆率导致资金链非常脆弱,一大批企业已经消失或在消失的路上。
还有就是将贷款资金投入股市,在股市里谋求收益,风险也是非常大的。这其实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从银行贷款获取一笔资金,将资金转入股票账户购买股票;一种是自己利用股票融资账户借贷资金购买股票。
先说说第一种。这种我是亲身体验过,就是利用招行e招贷获取的一笔资金,然后投入股市。当时招行客服打电话推销这个产品,好像是手续费减半,利率是3点几,记不太清了。我觉得利率挺低的,再加上当时刚好在老家买房,手头没什么钱了,于是申请了贷款,全部买入比亚迪股票。这个贷款是一种消费贷,我当时反复向客服确认是否可以转入股市,客服就说这笔资金会全额转给你使用,然后其他的就不说了。实际上这笔资金是只能用于消费的,客服不明说其实是在打擦边球。不幸的是,大概不到一年的样子银行一通电话过来说我的资金没有被正确使用(或许是当时由于花呗的开通,信用卡用的少了。应该也和当时监管趋严,严查消费贷资金进入股市有关),要求我提前还款,无赖只能赎回部分股票还款,好在当时比亚迪股票震荡横盘,没亏也没怎么赚。
第一种方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方式,虽说是明令禁止的,很多人还是会通过这种方式将资金投入股市。其实通过这种方式转入资金,银行很难去防控的,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毕竟业务做出去了,何乐而不为。
这种方式能获得一笔资金,但是期限有限,我当时的期限好像是3年,现在不知道能贷多久了。而且这样的资金额度不会特别大,我当时得到的额度是10来万吧。还有就是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如果被银行强制收回,肯定会对投资计划有影响的,被迫赎回将产生实质性的损失。最重要的在于自身投资能力是否能让资金产生足够的投资回报率。不要忘记了股市投资魔咒:七亏二平一赚。
第二种方式是保证金制度,风险挺大的,非专业人士尽量不要碰。首先是费率,最低5%已经不算低了,你必须保证投资回报能在5%之上才算有利可图。其次是杠杆率,最大可以做到1:1,也就是说盈亏放大一倍。强制平仓,当维保比例(总资产/负债)低于130%需要减仓或增加担保品,如果被平仓则意味着实质损失。还有就是有融资期限,一般不超过6个月。
看看巴菲特是如何看待贷款投资的:“毫无疑问,一些人通过使用财务杠杆变得非常富有。然而,这种方法通常也会令人穷困潦倒。当使用杠杆时,它会放大你的收益。这时,你的配偶会认为你很聪明,你的邻居会羡慕你。但杠杆这个东西是会令人上瘾的,一旦你奇迹般获利,很少有人会愿意再回到从前保守的状态。就像我们在三年级所学习的,一些人在 2008 年再次学习了,任何序列的正数,无论多么大的数字,只要乘以一个零,都会蒸发殆尽,一切归零。历史告诉我们,所有的杠杆通常导致的结果会是零,即便使用它的人非常聪明。”
段永平:“买股票用杠杆的情况下,你的股票是被抵押给券商的,当杠杆比例高到一定程度,一个大跌券商就可能会把你的股票卖掉还债。股市大跌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。而且总是发生在你没想到的时候。只要你一直在用margin,你一定会碰到这一天的,很可能会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。苹果历史上大掉40%的事情发生过10次以上了。”